第二次读本书有感
- 本书写于2018年9月,“李笑来录音事件”之后。
- 李笑来从来不用“韭菜”这个词。
- 李笑来投资过BTC、ETH、EOS、QTUM、ZCASH、SIA、GXS、XIN、MOB等。
- 李笑来最多有过100,000+个BTC,买入均价$1,被冠以“比特币首富”的名号。
“韭菜”的定义: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更准确地,所谓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
一些给人以启迪的观点:
- 每一次行情结束的根本原因是“入场资金枯竭”,换言之,连你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或小卖铺老板)都知道并且冲进来赚钱的时候,牛市就差不多到头了。因此在牛市尾巴进场,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
- 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 交易不是一种零和游戏!因为交易市场存在经济周期(牛熊交替),被“割韭菜”正确的解释是:买入的时机错了!
- 本质上来看,一切的交易都是思考不一致的结果(收益的差距实际上是成功者与韭菜两种人之间的认知落差)。
- 正视自己贪心的事实,因为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挣一点饭钱而是为了暴富(盈利好多倍)。
- 抽手续费是人类史上唯一可以永续的商业模式。
- 在最高点、最低点的价格时成交量都很小。(有买才有卖,结合实际交易有时一个大单是分开订单进行的)
《科学美国人》上的一篇文章 The Dark Core of Personality 概念:D-Factor
- 早期投资者的失败项目比成功项目多很多倍。散户不应该投资早期项目。
- 早期投资者往往被迫成为长期投资者:早期因为交易量不够,是无法套现的,一套现就叫“庄家砸盘”。
Fear of Missing Out(Opportunity), FOMO “对丧失机会的极度恐惧”
- 高阶境界:孤独。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的品质。
- 有趣的现象:所有的韭菜都骨子里认为自己正在交易的标的并非可以持续长期增长的。
- 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一个上升与一个下降构成一个周期)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 库伯勒-罗斯曲线:是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在研究人们面对重大变故时的心理变化。这个曲线模型不仅最初是针对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后来又延伸到生活和商业领域。(适用于币圈)
- 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Transition Curve):
一些交易实操技巧:
- 知道后不应该马上买,应该等到熊市(大家都开始骂人的时候)再建仓。
- 不要一进场就把钱都花光。永远要保留一定数量(比例)的现金来控制仓位。
- 被套牢后,应该慢慢低位补仓。或者在场外拼命提升自己(赚钱)!
-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接近零和游戏。要降低交易频次,更不要把投资和交易当作全职工作。
- 不要冒险:回避概率游戏,学会计算风险。
回报风险比 = 可能的回报 / 动用的本金(version1)
回报风险比 = 可能的回报 / 可能的亏损(version2)
⭐ 根据version2来制定止损线。
例如:X目前单价20元,用500元买入25个。预计单价涨到22元时的回报为:2*25=50,回报风险比version1 = 50/500 = 10%;若单价跌到18元,亏损为:2*25=50,回报风险比version2 = 50/50=1:1(抛硬币的概率游戏);若单价跌到低于18元,亏损将比预计回报多,所以制定18元为止损线。
🎲 具体怎么制定?参考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Y(百分比)。止损线=最大可忍受亏损=最坏打算=比Y要更高。到底定在哪里要灵活掌握。
💡 我的思考:
盈亏7%的线在波动较大的币圈不太适合,还是应该搞长线,在合适的时机(熊市)建仓。
- 只买交易量最大的几个标的 —— 市场的选择。(“上海涨停敢死队”的故事)
- 涨得猛的,会涨得更猛;跌得狠的,会跌得更狠。在所有东西都在涨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涨得最猛的,因为概率上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更可能涨;在所有东西都在跌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跌得最少的,因为概率上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最抗跌。
我的思考:看K线分析周期和趋势要选取合适的时间单位。
- 如何把握周期?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牛市里,FOMO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All-in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下来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